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当“小鲜肉”遇上“老腊肉”

    信息发布者:家乡愁
    2017-03-10 10:48:36   转载

    杨骅楠思考如何将老腊肉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初见杨骅楠,是在2016年雅安市第三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上。站在舞台上,他自信、沉稳地表达着自己的创业梦想,青春、朝气是他的标签。而令人赞叹的是,90后的“小鲜肉”居然有如此大的能量,管理着一家总投资达1800万元、工厂占地18亩、主营老腊肉的企业。

      不负众望,他作为汉源县推荐的大学生创业者,在大赛上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他所创立的公司还获得2016年度四川省返乡创业示范企业的荣誉称号。

      今年3月8日再见,他的发展思维更开阔了一些——

      目前,工厂从腊肉的原材料到生产、加工、清洗、包装、销售都形成了规模化,按图索骥向前发展即可。

      而令他最担心的是,如何在除开四川之外的市场拓开一片领域?他计划把目光投向省外的一线城市,比如杭州、上海、青岛等。3月底,他也将再次前往北京,力争将汉源的皇木腊肉、坛子肉、肉臊子销往北京。

      创业 钱从哪里来?

      “在保险公司实习了两个月,觉得不是想要的生活。”2014年从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毕业后,杨骅楠开始了上班族的生活。但不到两个月他就“受不了”了,于是果断放弃回到汉源开始创业。

      钱是一切开始的根本,可是创业的启动资金从哪里呢?杨骅楠希望能说服父亲,获得资金支持。父亲是做建筑行业的,但他并不建议杨骅楠入这行。此时,母亲表态——如果能拿得出成熟的可行性方案和完整的市场报告,那就可以创业,为他投资。为此,杨骅楠开始为创业做前期的市场调研准备。

      “说实话,我自己也是有目标的,我对本地皇木镇的腊肉很喜欢,从小吃到大。”杨骅楠明白,皇木腊肉很受大众的喜爱,但目前市面上并没有成规模的企业对它进行加工、生产,市民要想买皇木腊肉,只能去菜市场或者农户家中买。

      看准这一巨大的市场空间,杨骅楠开始行动。

      走街串坊两个月,让他收获颇丰。“汉源县汽车站旁的土特产店,包装十分差的皇木腊肉都有络绎不绝的消费者去购买,销量赶超汉源特产坛子肉的一半以上。”杨骅楠很清楚,自己如果把皇木腊肉的产品质量和包装、规模都做好,利润就可观了。为此,他还特意到汉源城口的腊肉企业取经。

      看着杨骅楠说得头头是道的生意经和市场空间,杨父果断投了900万元,启动企业。

      发展 如何产业化?

      如何让皇木腊肉一炮走红?

      杨骅楠费了不少心思。“我觉得品控是最关键的。”在他的考虑里,把厂房建在山上的荒地里,是出于对肉质的考虑。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既便于收购当地农户放养猪,又能让受海拔湿度温度影响熏制的腊肉品质更高。

      第二步,要大力做好宣传推广。产品没上市之前,他在雅西高速公路旁,花10万元/年打起广告。

      即使广告只传递了品牌名和内容的信息,包装、实物一概未展示,杨骅楠说,这并没有影响短短2个月时间引发多人关注。“由于之前一直没有企业系统地做皇木腊肉,过去大家只知道汉源最好的腊肉是皇木腊肉,但现在,大家都知道,皇木腊肉就是‘骅楠皇木’牌。”

      两年多过去了,如今他的加工厂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

      2015年4月,他向银行贷款200多万元,承包了100亩的山林,放养优质黑猪。自己养猪除了每头能节省200至300元的成本外,还有营销上的考虑。

      他的眼光很长远,“当下很多消费者追求绿色生态,而山林放养的农产品更能得到城市消费者的喜欢。”于是,他实现了产业链的闭合。从自己养殖黑猪到生产加工、清洗、包装,他的工厂已顺利完成规模化和产业化。

      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个令他很头痛的问题。腊肉在冬腊月尚属旺季,那其他时候淡季时怎么办呢?

      思考了很久,请教了很多创业前辈和导师后,他决定分两步走。其一,拓展多种产品种类,开发开袋即食的休闲零食。其二,积极拓展电子商务。如今,骅楠皇木腊肉也成为了淘宝“爆款”,据杨骅楠透露,电商销量目前占总销量的30%左右。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