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产业引导助致富--脱贫攻坚是硬仗

    信息发布者:家乡愁
    2017-01-16 09:17:01   转载

    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带来的变化,让全市各地的贫困群众有着深刻感受,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高度关注。

    回顾过去,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效果如何?还存在些什么问题?展望未来,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还需从哪些方面着力?如何让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在市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热议。

    关键词:

    硬件基础走前列

    李世惠委员:基础设施建设做得好,既能够解决贫困村的现实问题,更能够为贫困村的发展提供长远动力。以水务工作为例,石棉县的“五小水利”项目支持了贫困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新修渠道解决了老百姓农田灌溉问题。同时,建设的生态渠,挖掘了水文化,助推了农旅融合发展。

    郑树林委员:改善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关键还是要把农村公路建设好,这对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经济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硬化通村公路,可大大方便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生产生活,真正把藏在深山的农产品资源变成钱,让群众致富增收。

    廖炜代表: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通过土地整理、村民集资等各种方式,贫困村的通村公路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脱贫产业的持续发展,不少贫困村现有的道路不能适应后续发展。因此,加大贫困区域现有通村道路的提档升级势在必行。在通信网络建设方面,也可进一步加大力度,早日实现贫困地区的高质量通信网络全覆盖,并以此为基础,依托脱贫产业的发展建立网络电商等销售平台。在村卫生室建设方面,通过过去五年的发展,贫困地区的村卫生室在硬件上已实现了质的提升,下一步可在村卫生室医疗服务人才上下力气,让更多村民实现小病不出村,得到及时诊疗。要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提高村卫生室医疗服务人员的工资、编制、晋升等办法,以及县级或更高一级医院医疗服务人员轮换到村卫生室驻点服务的方式。

    鲁琼代表:脱贫攻坚要把着力点放在“造血”功能培育上,要着重做好产业发展和教育扶贫,实现土地的长效产出和人的素质的不断提升。她建议,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要继续加大对已脱贫地区的项目投入,防止返贫。同时,也要引导、鼓励老百姓转变思想观念,接受市场经济观念,培育发展产业,通过林下套种的立体农业、“互联网+农业”等多种方式,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要重视教育“树人”工程,多方位、多层次夯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基础。

    关键词:

    产业引导助致富

    张顺昌委员:乡村旅游能够真正富民,让群众真真切切得到实惠,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同质化发展比较严重。建议通过合理规划和引导,使乡村旅游形成特色,各行业间互补融合,最终实现协同发展。

    郝静委员:贫困地区经营分散,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这不仅影响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制约着农业的市场化进程。贫困村要脱贫,关键还是要加大对产业的扶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进行产业化经营。这就需要紧紧围绕贫困户脱贫、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心,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引导和扶持“公司+农户+合作社+园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程琦委员:智力、技能是脱贫攻坚的第一推动力,让贫困群众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产生脱贫致富的持续动力,才能脱得了贫,更致得了富。

    施天华代表:在产业发展上,建议引进生态加工企业,实现贫困村的原材料就地转化。我市的贫困村都具有生态条件好的特点,可以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康养产业。

    高文静代表:针对部分贫困村现有主打产业附加值提升空间有限的实际,可将现有产业附加值实现最大化后,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利用产业扶持资金发展新的、附加值高的“一村一品”主打产业项目。这一方式,不仅可丰富具有特色的种植业或养殖业,也可拓展贫困村乃至贫困户的产业增收脱贫渠道,还可提升贫困户产业脱贫的抗风险能力,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关键词:

    创新机制强保障

    张婧委员:过去一年,我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要求各级各部门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赶考”意识,将脱贫攻坚作为直接检验自身党性原则强不强、为民情怀深不深、干部作风实不实的“试金石”,向脱贫攻坚发起了总攻,带着群众用双手和汗水耕耘新生活,不少贫困村摘了帽、贫困群众脱了贫。同时,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市还紧盯脱贫攻坚的各项重点,开展监督检查,确保阳光脱贫、廉洁脱贫,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政策的温暖,这也是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有效推进的保证。

    高树宾代表:通过我们合作社的发展经验,我觉得林下养殖和种养结合的农业发展大有可为,它必将带动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发展产业,还可以带动农民致富,助力脱贫攻坚。因此,我建议,政府扶持林下种养结合的农业发展,出台细化的财政、金融、信贷等扶持政策,帮助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解决技术和市场服务问题,支持企业和合作社做大做强,发挥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

    白蕊委员:从灾后恢复重建到脱贫攻坚,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不仅保障了灾后恢复重建的顺利推进,更营造了和谐平安的社会环境。网格化服务管理全面覆盖,网格员深入社区村组和群众家中,深入了解群众面临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难题。“雪亮工程”将“天网工程”进一步延伸到农村,保障广大农村群众的安全,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发展“红利”。

    陈菊丽委员:要积极利用大数据带来的快速、便捷、高效的作用,建立全市数据集中、服务下延、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动态管理的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市、县(区)、乡、村四级接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科学精准统计和分级,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吴爱平、郭朝孟委员: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突出抓好“精神扶贫”。建议在推进感恩教育和普法教育基础上,有针对性增加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等系统性教育,通过学生手册、市民守则、村民公约等形式广而告之,并利用村(居)民委员会、老年协会、学生会等自治组织和团体加以监督,探索建立惩恶扬善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深化群众思想认识水平,提升全民道德素质。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